12.19.2011

亂度


這幾個禮拜瘋了似的,去特力屋買了立邦水性漆,把家裡幾道髒污的牆面通通刷白。

其實自己也知道為什麼,因為想逃避生活中其他壓力,便找件看似有意義的事情來消磨,再加上我本來就特愛這類居家瑣事。

國中時曾用水彩在衣櫃門板內側亂糟糟寫上「Savage Garden」幾個大字(儘管笑吧沒關係);昨天用剩下的最後一點漆全部刷白了。大地一片白茫茫真乾淨。

勞動完畢,把刷子拿到浴室洗。看著白白的油漆流進排水孔,我突然感到很有罪惡感,很想把水龍頭關掉。

12.01.2011

譯者研究


既然一個主題的相關研究越多,影響力也會變大,我今天於是突然起了一個念頭:

我們是否應該做一些近代譯者研究?

一直研究一些已經紅翻天的譯者和老譯本做什麼呢,相關研究何其多,再多個一篇,頂多只是把世人80分的了解增進到85分;而如果能做一個從未有人研究過的譯者研究,讓更多人認識一位當今文壇的好譯者,了解她/他的翻譯策略,了解她/他比其他譯者好在哪裡,這樣等於使世人對其了解從0增進到60分,不是嗎?

在許多課堂上,大家談論如何提升譯者地位、當個「看得見的譯者」,我認為這是很有力量的一步。

大家能不能推薦幾位目前仍活躍中的好譯者?

延伸閱讀:譯者自救活動

11.29.2011

我看《鋼鐵擂台》的感想



電影一開始時,我看著休傑克曼飾演的Charlie操控著他的破爛機器人,對抗一頭肥壯彪悍的牛。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正恨不得那隻沒生命的小破爛機器人立刻把那頭牛擊垮,儘管牛才是有血有肉、有著寶貴生命而與人類更為相似的主體。

這是觀點的力量。

任何牽涉人的活動,是不是只要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便成?

11.12.2011

11.07.2011

白豆沙餅(一)


鑰匙躺在鞋櫃上,給玄關小燈的光暈籠罩著。天花板上的小燈看上去黃澄澄的,溫柔暖和,但光線照在鑰匙上,卻映成了冷冽惡意的顏色。這些不規則狀的細長鐵片能打開家的入口,上頭卻不見家的神色。

11.04.2011

研究是一種正義


不諱言,最近對於研究所課業感到很挫折。因為有些經濟壓力,我無法拋下工作當個瀟灑的純學生,但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又一邊實習,實在使人筋疲力竭。對於畢業論文,我有許多粗淺的想法(粗淺到很天真的程度);然而要確定題目必得做好文獻回顧,而讀書需要心無旁騖一大段一大段的時間,而我偏偏就是……。

今天在師大圖書館借了《大亨小傳》的兩個譯本。其中一個譯者是位老學者,看著他在譯者序裡寫著自己對這本書的喜愛以及他和原作的淵源,讀著讀著很難不感動。一個人的熱情往往是藏不了也裝不出的。

於是我好奇地翻了翻後頭的正文,發現他的譯文其實處理得不錯,至少我個人最留心的隱喻部分,這位譯者前輩顯然也是放在心上的。

我很驚訝,因為先前讀過一篇碩士論文,研究請了幾位編輯評量,將這個譯本評得極差。當然,那份研究也聲明其取樣小,所要提出的是一種研究方法,而非為這些譯本的優劣下定論。但論文讀者往往是關注這個領域的人,讀過了想必心裡便留了印象,像我讀了這篇論文後,在今天之前,總將這位譯者的名字跟「劣譯」聯想在一塊。

我突然很想替這位白髮蒼蒼、在照片裡瞇著眼微笑的老先生平反。

如果研究能得出另一番知識,那麼如此提供另一個角度的知識,應該稱得上是正義。最近對自己的學生身分有些失望,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再加把勁,當個正義的治學者。



10.25.2011

創意是隻家庭小精靈


最近譯一部經典名著,譯完了,該寫譯序。但這樣的經典之作,光是學術論文就有千百篇吧,既有讀者更是數以百萬計,我如何寫出一篇夠深刻又不致賣弄、恰到好處的譯者序?

這幾天為這篇譯者序,也為了學校課業,我成天讀論文,讀書筆記是做足了,自己的想法卻一點動靜也沒有。剛剛於是心煩意亂地去市立圖書館拿預約的閒書。這本書是超好看自傳《Eat, Pray, Love》作者前年出的自傳續集《Committed》。


Committed


約定:帶著愛去旅行
(中譯本)

10.24.2011

文字帶來強烈的感覺


張大春先生給《大亨小傳》寫的書評裡頭有這麼一段,我看了實在有「很強烈的感覺」。

當年費茲傑羅還在一個名叫紐曼的寄宿學校唸書,一位足球教練先入為主地判斷費茲傑羅畏懼對方某位球員,而把他從一次比賽中替換下來。賽後費茲傑羅寫了一首詩敘述這個經驗,讓他的父親讀了顯然十分得意。費茲傑羅對於靠一首詩而扭轉了整件事情的解釋應該有一種倖存者的歡愉-他可以把教練的處置、他的球技乃至於無人可以查證的內心怯懼輕輕粉飾過去。他在 1935 年回憶此事時寫道:

「我聖誕節放假回家的時候心裡想著:你如果不能在行動上有所作為,至少應當用文字來表現一下,因為那樣你也可以得到同樣強烈的感覺。這是逃避現實的捷徑。」

10.23.2011

夢之屋


幾週前,在Yahoo奇摩房地產網站上看到這則室內設計報導:

名昶室內設計個案

小小的空間,不致讓各式清掃和修理工作成為沈重負擔,但確是一人理想的安身之處,有大大的書桌和床。還有上下兩樓,隔開個人和社交空間。設計明朗簡潔,杜絕了預設風格的可能,為來日留下許多布置空間,可以用生活和旅行的小收穫逐一填滿。

這大概就是我的夢之屋。

10.18.2011

我的OKR




OKR指的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這學期開始回Google實習,在本地化(Localization)部門,從十月到明年三月,為期半年。

之前在Google做行銷專員時算是約聘職缺,或許在體制外,從不曾寫過。這次循正規管道進來當實習生,終於得寫。

10.15.2011

儀式

昨晚睡前看畢恆達老師寫的《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一介小小研究生頓時壯志凌雲。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研究之路的菜鳥,看了保證激發滿腔熱情,因為書中字裡行間流露的研究態度太迷人了,同時讓人覺得「是啊,追尋和創造知識不正是如此嗎,為什麼從前我把這個過程想像得無比深奧呢」。

9.24.2011

第一次就上手──超簡單的免揉鬆軟麵包 Challah



剛剛參考《廚房裡的人類學家》作者莊祖宜在網誌中分享的五分鐘軟式麵包食譜,再度自己動手烤麵包,這次在饅頭達人汪媽觸類旁通指導下,我的麵包烤成功了!

早安!陽春印度香料奶茶


今早邊喝咖啡吃蛋塔,邊翻閱《4F料理生活家課程精選》。這本書是大宛在Anobii上推薦的。

(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9.20.2011

台北鄉下的生活


晚上倒完垃圾後,散步到南港圖書館,還《義大利麵幾何學》,借《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是不是很能在生活逸趣和學術生活間取得平衡啊)。

今天氣溫驟降,穿上毛料薄外套,走在晚上的南港,突然覺得秋天真是一個性感的季節,因為街景頓時變得從容,在這曖昧短暫的時節,彷彿每個人做任何事都變得自然,要吃冰可以,要來杯熱呼呼的關東煮也行,身上穿著無袖背心仍理所當然,但換上長袖也不突兀了。

9.16.2011

泡芙酚


很久很久以前,當我還在一所高深的知識殿堂學習的時候,一位理工科的高材生海狗先生教導了我「泡芙酚」的知識。

9.08.2011

媽,我得獎了!──第一屆林語堂文學翻譯獎


六月底,期末報告、考試、翻譯工作諸事完結,美好夏日降臨,手上的時間突然多起來,便參加了林語堂翻譯文學獎。這翻譯比賽今年是第一屆,以後譯界有志之士想必又多了一方切磋交流的園地。

今早起床不久,上師大翻譯所校友會的Facebook群組,從所長賴老師那裡得知獲選名單,我竟得了優選獎。(按此閱讀所有優選譯文)

7.23.2011

弟弟


弟弟在高雄受訓,因為太遠,他只有輪到週五晚上放假時才回台北(如果週六早上才放,就留在南部找朋友)。這次隔了整整一個月才終於能回家。

六點放假,坐客運回到台北應該已近午夜。十一點多,我還在房裡撐著硬是不睡,想等到他回來。我知道爸媽也一樣。

家裡剛加裝一道門鎖,弟弟還沒新鑰匙。我跟媽媽說:「妳先去睡沒關係,我幫他開門就好。」

媽媽害羞地說:「可是我也想看他呀。」

7.21.2011

[食譜] Joanna的火腿雞蛋瑪芬(創意版)

前幾天去誠品書店,又翻了Joanna的食譜書(忘了是第一或第二本),看到一道「火腿蛋瑪芬」,很有意思,今早就烤了一個當早餐。

食譜上確切的材料和步驟都忘了,所以這是阿芃天馬行空版!


工具及食材(1人份)
  • 烤箱
  • 炒鍋
  • 瑪芬/杯子蛋糕模型
  • 雞蛋1個
  • 薄片火腿1片
  • 洋蔥少許(我只用了大約一匙的量)
  • 橄欖油少許
  • 家裡現有的香料(我用了咖哩粉、檸檬椒鹽、義大利香料、百里香)
用紙模或不銹鋼模都可以








7.15.2011

說說我譯的第三本書──金.愛德華茲《夢之湖》


前一千位讀者可得到Kim Edwards的限量親筆簽名版書衣,
編輯說超級精美。:)


今年春夏之交,我翻譯了長篇小說《夢之湖》,是《不存在的女兒》作者金.愛德華茲的最新作品。

7.14.2011

[我的譯作] 畫畫的52個創意練習:用各種媒材創意作畫


博客來網路書店上的簡介


這是我譯的第二本書,翻譯過程十分快樂,因為作者Carla Sonheim真的懂得如何喚醒每個人體內深處的「畫畫細胞」!

7.13.2011

Google贈品:Chrome瀏覽器酷炫指套!

上週回Google面試localization team的實習生職缺。面試結束後,前主管親愛的李查送了我一些Google小贈品。(全部都是夢幻逸品!)

但其中有一包Chrome指套,我一直還沒打開來看。

正面


7.12.2011

7.08.2011

另一種譯註

今天譯一家電視台派給我的新聞稿,中譯英。

翻譯過程中,發現中文原稿有兩三個錯誤,便加註說明。交稿之後,客戶回信稱讚我細心,並主動把稿費加碼。

6.28.2011

香腸飄香

長大以後,見到爸爸不控制自己的飲食時,我總是會擔心到忍不住生氣起來。

今天晚餐,媽媽烤了香腸,很香。

媽媽吃著吃著,突然說:「現在一年到頭都可以吃香腸了。」
我問:「什麼意思,是說以前只有過年才可以吃嗎?」
爸爸說:「過年也很少吃。我第一次吃香腸,還是死豬肉灌的。」
媽媽問:「怎麼會是死豬肉灌的?」
爸爸回答:「那是我爸結拜兄弟家裡養的豬,死了,就灌成香腸,我第一次吃到,還想說這是什麼,怎麼會有這麼好吃的東西。」

我突然對爸爸激進的美食主義感到釋懷。


《大亨小傳》開頭的一段話: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 F. 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 Chapter 1


延伸閱讀:
Google贈品:Chrome瀏覽器酷炫指套!
海的呼吸
召喚

6.12.2011

婚禮

二十出頭以後,進入適婚年齡,開始有機會參加同輩的婚禮,每次總會很想哭,第一次是參加Sharon(化名:p)婚禮,哭得淅瀝嘩啦,後來幾次已漸漸能忍住,因為在婚禮上流淚未免也太傻,太觸霉頭。

今天參加表姊婚禮,說是表姊,也只比我大三個月,從小玩在一起,幼稚園時會一起唱兒歌亂跳舞的那種。

看到女孩穿著白紗,牽著昨日的男友今日的另一半,或是牽著爸爸,這一幕總是令人忍不住眼淚,因為這個儀式實在太濃縮了,青春的極致,親情的極致,友情的極致,愛情的極致,這是人生風華的盡現。

親愛的妳,多麼為妳開心。

6.08.2011

藍色小精靈


我是一個幾乎不懷念童年的人,因為熱愛身為成人的自由和力量。

可是剛剛意外看到藍色小精靈的桌布,掉進了回憶的漩渦,第一次,深深懷念起小時候。


小時候家裡訂了好幾年的《藍色小精靈卡通俱樂部》,印象中那是一本漫畫月刊,有每個月的長篇主題故事,後面還有許多短篇,時常還附了卡紙材質的勞作或玩具。我曾經把其中一期的聖誕樹吊飾全剪下來貼在窗框上,貼了整圈,雙面膠貼了許多年後變得頑強難以清除,成為我房間多年的恥辱,因為貼上去的那年,我已經小學六年級了。

6.02.2011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無從選擇的悵惘




張愛玲的中文寫作依稀可見英語的影響,但不減損文字的精準。

我喜歡她的小說幾乎全以對話寫成,沒有現代中文小說和英文小說那些累贅無謂的寫景。此外她所有敘事都是主觀的,透過她的眼光火辣辣尖刻地描繪,每個字句都要滲透到讀者心裡,大聲大聲地喊。

5.02.2011

謊言之必要

這些年來漸漸追求一種比較有機的生活,盡量不用保養品(明明就是因為懶,而且已經見證嚴重的下場),洗澡洗頭也盡量用手工皂。

(為什麼?上Skin Deep網站看一些文章就能了解。)




4.26.2011

最近很忙,接了太多工作(已學到了教訓)。爸媽也都知道我忙。

晚上,倒垃圾的時間到了,我穿好衣服走出房間。爸爸說:「我去倒就好了。」

我說:「沒關係。」

爸爸說:「沒關係我去倒就好了。」

我露出賊笑;媽媽笑著瞪我一眼。我說:「果然是親生的啊。」

4.02.2011

波特萊爾大冒險 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1 The Bad Beginning by Lemony Snicket


A series of unexpected/expected events...



剛開始讀的時候會被作者逗得很樂,因為他的敘事手法像挖坑似的,讓人以為接下來必定是怎麼發展吧,結果總是恰恰相反。但幾次以後就學聰明了,讀每段情節都抱著戒心,「看你還想怎麼騙我。」

2.22.2011

書皮的溫柔


精裝書是一種邪惡的產物,高傲不可一世,硬梆梆的,連書套也不給套。

昨天收到出版社寄來要譯的新書,精裝的,整本書彎不出弧度,跟哈比閃亮雙重書套無緣,我只好浪費早上起床精華時間,用印過一面的A4紙和3M隱形膠帶做個權充的書衣。

紙張用膠帶固定牢靠後,摺著邊邊角角時,突然感到其實蠻享受這樣的過程。

2.15.2011

Attached in order for freedom



電影《飯飯之交》(No Strings Attached)裡,娜塔麗波曼的媽媽對她說:

Be hurt. I can take it. The world can take it.

2.12.2011

火車喀嗒

今天到桃園朋友家作客,來回都搭火車。

以前自己搭火車的次數,一隻手都數得出。因為不熟悉,印象中火車站的大廳似乎是怪人雲集的地方,車次告示令人難懂,月台採光不足,車廂內則是和人摩肩擦踵、鼻息過於相親的狹小空間。

現在長大了,試著想獨立些,才了解火車車次、方向的告示,其實是有點基礎地理知識的人都應該能懂的。隨著台北捷運線路縱橫延展,益發擁擠,火車相較之下,反而清閒了。

2.07.2011

魔髮奇緣:夢想之後,成人以前 Tangled

《魔髮奇緣》的動人之處,在於呈現出長大之後和成人以前那段時光的幽微美好。


這部動畫讓我流淚的第一個鏡頭,是Rapunzel和Eugene坐在船上,湖面幽暗,萬盞灼燦燈火冉冉升空。那個畫面裡,有彷彿恆久的青春,甫開始的戀情,有遙遠卻看似具體而垂手可得的夢想(那些燈)。就像年輕時意識到自己的年輕,意識到自己值得世上最好的一切,自己可以追尋最大的野心。那個鏡頭,心中浮起一個聲音:All those good things... How we want them all.

1.25.2011

借物少女艾莉媞:走向自毀的文明

弟弟喜歡宮崎駿動畫,這次吉卜力工作室推出《借物少女》,我也是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了,昨天於是跟弟弟一起去便宜人又少的哈拉影城看。


相較於近年來宮崎駿的片子,《借物少女》的情節十分簡單,看完後我主要的感想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