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2014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譯後簡介


這本是前年譯的書了,今年初出版,銷路似乎很好,高踞書店排行榜許久,我卻一直瞎忙,拖到現在才寫文記錄。(初入行時我以為自己會用心替每本譯作寫譯序,堅持下去直到永遠,但今年卻疏懶起來,說好的永遠呢?)

作者:亞當.格蘭特
譯者:汪芃
出版社:皇冠
博客來書籍介紹


這本《給予》(Give and Take)是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的著作,他舉各行各業的成功及失敗人士為例,以深入淺出的活潑文筆介紹他自己和其他心理學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探討人與人之間的給予和索取行為如何招致成敗,而主題就是「施比受更有福」。這看似自我安慰的老生常談背後竟有心理學研究支持,助人不僅是快樂之本,竟然還是成功之本?讀完譯完後,我十分推薦在職場上打滾的大家都來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並不一味倡導掏心掏肺的助人方式,也就是不鼓勵當無私奉獻者(亦即坊間俗稱的「好人」)。作者整理了「施比受多」的風險和報酬,仔細分析利弊得失,也剖析了給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這三種類型的人各自的行為模式,頗有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之效,另外也根據研究成果,提出讓給予/貢獻行為持久且發揮最大效益的方法,好比「塊狀貢獻」(將助人行為集中起來執行,而非分散完成)、「一百小時原則」(每年從事志願服務的總時數超過一百小時,是獲得快樂最有效益的時數),甚至提出了對付索取者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