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013

「糾錯」是討論翻譯的理想方式嗎?


翻譯這門學問看似門檻不高,好像會兩種語言的人都能參與討論;然而所有關於翻譯的討論中,我最不喜見到「糾錯」。凡是語言能力夠好的人,把原文和譯文擺著兩相對照,都能捻著鬍鬚揮著紅筆,將誤譯處一筆筆圈出來,是不花錢、不費力且樂趣多多的休閒活動。

然而誤譯其實沒什麼討論空間,因為那是一種黑白分明的錯誤,就像老師批改一題學生答錯的是非題,劃上大叉後也就很難再多說什麼。

譯文裡的語意錯誤就像程式裡的一個bug、偶像臉上的一顆痘、餐館菜餚裡的一根頭髮,是礙眼沒錯,但我認為我們無須將翻譯討論的重點放在誤譯這件事上,因為還有許多更有價值、值得我們發聲的議題:好比「這領域有這麼多作品,為何挑這一部翻譯?」「這位譯者為何喜用這樣的句型結構,是模仿原作嗎?在中文裡達成什麼相同或不同的效果,為什麼?」「這部譯作哪些地方表現得比原文更出色?」「這部譯作刪節了哪些部分?譯者或出版社這樣操縱譯本的動機是什麼?」畢竟身為翻譯產業中的一員,討論翻譯應該是為了使這個產業更好、能見度更高。

當然,每個人都有表達言論的自由,但我一直認為進用媒體資源(包含網路發言)時應該審慎,好比一流的美食評論家不會特別撰文討論哪家餐館的菜裡有頭髮、哪家有蟑螂,因為這些事儘管重要,卻只是最低標準,自會有普羅大眾注意。若我們行內人在討論自己的專業時能將層次提高,大眾看待翻譯的角度也會不同,而不會像現在每次提起「翻譯」,大眾只會想到電視新聞裡鬧笑話的標語翻譯,還有網路上大家爭先恐後揪出來的翻譯錯誤。

假使一位譯者確實是劣質譯者,我相信大部分編輯和讀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不會得到不該有的盛譽;但如果一位譯者其實很優秀也盡心盡力,譯介了數千、數萬甚至數十萬字,只因一時眼花或不察,誤譯了千分之一,立馬被評論者揪出錯來,譯者其餘千分之九九九的用心便遭抹煞殆盡,而那一處誤譯自此成為網路上流傳的唯一亮點,我認為這並不公平。

甚至說偏一點,要我在「行文上乘但偶有小錯」的譯者和「沒錯誤但語句平庸」的譯者之間作選擇,我會選擇前者。你可以說:理想的翻譯應該又好又正確啊!沒錯,但天底下哪個譯者不曾犯錯呢?至少我沒這種自信。

最後想說,這篇文並不是為我自己寫的,如果看到我的譯文裡出現「蟑螂」(誤譯)還是懇請告訴我;我並不是想保育蟑螂,只是不希望大眾以為世上餐館只分有蟑螂和沒蟑螂兩種。


其他文章:
用心編輯
譯小說:給角色一張臉

17 則留言:

  1. 糾錯本來就沒錯,就像錯別字可以圈起來一樣,作文老師並不會因為寫錯字或用錯成語,就認為一篇文章一文不值。鮮少有一本書是完全沒有錯誤的,譯者自己太在意別人揪錯,就乾脆別譯好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指的是譯評應該以更宏觀的角度評論譯本,這樣才能提供讀者更有意義的資訊。舉新聞為例,社會新聞和娛樂新聞也有其重要性,但新聞台也該設法報導一些國際新聞,如此才能帶領受眾以不同的角度觀看世界。

      圈外人如何評論翻譯是一回事,但圈內人面對自己的專業,理應點出大眾容易忽略的面向,無論如何,一直就一樣的議題討論,死水不會產生新東西。

      我這篇文章並不是為我自己發的。此外,翻譯是我盡心盡力、每天投注八小時以上的職業,您這樣匿名拋下一句「乾脆別譯」很容易,我卻很傷心。

      刪除
    2. 什麼叫「圈內人面對自己的專業,理應點出大眾容易忽略的面向」,這本來就不應該分圈內圈外人,誤譯就是傳達錯誤的資訊,本來就應該改正錯誤。每個人都可能因為看到國外資訊而想譯成中文讓別人知道,新聞更不應該出錯,錯了就要盡快改正。

      刪除
    3. 我同意你說的,錯誤本來就該改正。我應該說「誤譯需要有人指出,但大家也可以多討論誤譯之外的問題」。

      刪除
    4. 我想汪芃通篇沒有說「不該糾錯」。她是說「除了糾錯之外……」。我相信匿名您也是同意的。您只是再次提醒我們糾錯沒有錯而已。

      但她看到最後一句忠告,心裡很傷心而已。因為資歷尚淺譯者如我們,仍然會在意他人的「糾錯」。並不是說糾錯不對,而是代表譯者疏忽了,自然會難過。我們一廂情願對號入坐之下,結果被說「乾脆別譯」,豈不難過嗎?

      她從來沒有說糾錯不對、不該,匿名您何必如此憤怒呢?

      刪除
    5. 譯者當然會在意別人糾錯,更願意在別人指出錯誤後改正,問題不在於糾錯,而是在於糾錯之後是謾罵泄憤還是建議討論。謾罵只能帶來誤解及退步,建議討論才是專業作法。

      "譯者自己太在意別人揪錯,就乾脆別譯好了" 這句話很不負責任,已流於謾罵之列了。

      -KL

      刪除
    6. 謝謝您替我這篇語焉不詳的文章補充,解釋得很清楚。

      刪除
  2. 其實我也同意汪小姐的說法

    如果錯誤很小 是可以被原諒的

    名作家不會因為寫錯一個字就評為濫作家

    小學生也不會因為作文全對就被稱為大文豪

    但我還是覺得翻譯真的要力求精確

    因為許多翻譯者已經在翻譯界闖出名號了 錯幾個字還能被原諒

    如果是普通入門生犯錯 很容易就被否定掉了

    例外 我也常常看到許多糾錯文

    我覺得許多糾錯者的心態並非要提升譯者品質

    而是要顯示自己程度非凡 甚至超越翻譯者

    只是翻譯原本就是要福利大眾 多讓大眾接觸西方優秀的作家

    何時變成比較程度的競爭考試了

    深夜看此文有感 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許多糾錯者的心態並非要提升譯者品質,而是要顯示自己程度非凡,甚至超越翻譯者。」你形容得真是太貼切了,我相信多數譯評並非如此,但確實有少部分評論者抱著此種心態。其實「評論」就是站在作者/譯者的肩膀上,針對別人耗時費力譯出的現成文字批評時,自己也應該付出多些心力整理出有價值的資訊,例如將幾個性質類似的誤譯處放在一起歸納討論。

      我譯大亨小傳時寫了幾篇譯評,撰寫過程中也時常驚覺自己寫得過於苛刻而修改掉,畢竟新譯者站在舊譯本的肩膀上,要做得更好本來就是應該的,而我想評論者的角色也應該類似新譯者。

      不管怎樣,在大部分翻譯工作中,精確絕對是最重要的事(童書、廣告文案、詩歌等需要靈活策略的文類除外),譯者和編輯在生產譯文時即應盡量把關。

      很謝謝你參與討論!

      刪除
  3. 我同意表現穩健的譯者偶爾犯錯不該被放大。不過這世界本來就不公平,也不是單單只有這行業有這問題。職業運動裁判可能連續一千次判決都對,一次重要比賽的一個關鍵時刻眼花判錯,照樣被球迷罵到狗血淋頭。再者,就翻譯行業來說,別人糾錯也是給予譯者學習的機會。格主所說的討論翻譯層次應該提高。老實說,我不覺得討論譯文準確度層次有比較低。

    這問題其實涉及許多譯者必須面對的一個殘酷現實,那就是譯者經常是領域專業知識最不足的人。所謂的「外行人」(非職業譯者),憑藉著他們某些領域較多的知識,也能對譯者下指導棋。相較於其他某些行業,如外科醫生,或者民航機駕駛員,他們工作的時候外行人根本不太可能對他們下指導棋。這就凸顯出了一個躺在譯者心底深處,但不太願意碰觸的事實:「翻譯這一行的進入門檻,其實不是那麼高。」我覺得,除非是對特定領域專精的譯者,一般文類的翻譯工作者可取代性是很高的。如果一個行業無法將其不可取代性拉高的話,犯錯被挑出來其實就是得接受的事。而不是說別人評論翻譯怎麼都只看錯誤,都不看其他面向。說真的,他人要如何評論譯作,真的是譯者管不到的事。一個食客在一家餐館吃到蟑螂,從此將其列為拒絕往來戶,也是他的自由。不能硬要求他說看在餐點味道很好,服務很親切的份上,以後還是來光顧。

    以上可能包含許多我個人的偏見,也許有些地方可以再思考,不過我想應該有做翻譯的人看法跟我類似吧。例如有個人曾經對翻譯下過這樣的注解:「翻譯可以說不是一門學問,也不是一種藝術,只是一種服務」。這個看法似乎會大大搖撼翻譯研究所存在的目的,以及這份工作在許多譯者心中的地位。不過我個人的淺見是,翻譯研究所仍有存在的意義,不過性質算是一種職業訓練所,跟台大外文所之類的學術研究所算是不太一樣的東西。

    By the way,說那句話的人是著名翻譯家,有翻譯獎以他為名的梁實秋。

    回覆刪除
    回覆
    1. 翻譯研究所讀的其中一套理論,即是以服務客戶原則,視翻譯為服務。「服務」這點或許可含納在翻譯學研究所的所學之中,而不會撼動翻譯研究所存在目的。

      當然,翻譯可以是學問、可以是藝術、亦可以是服務。從各個面向探討,才不會劃地自限。學術研究就是如此,從各種面向探究、激盪,中外相互參照。翻譯亦可如外文研究,套入女性研究、後殖民研究、心理研究等,其實是相當豐富而有趣的。

      若偏頗些,照引用的話來定義,那以「梁實秋」為名設立的翻譯獎好像就有點諷刺了。

      個人一點小感想,供參。

      刪除
    2. 快快收起筆,拿出枕頭,早點睡,明天醒來又是一個好天

      刪除
  4. 雖然我不同意您說的部分看法,但很感謝您語氣平和且花費這麼多時間心力跟我這個菜鳥譯者討論,謝謝你。
    前兩段的問題再討論下去會有點冗長而且會流於筆戰,所以請原諒我只回應幾個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
    1) 糾錯是給譯者學習的機會沒錯,這點我要重申一次,是我自己的內文寫得不夠清楚,我不是認為天底下不該出現「任何一篇」糾錯的文章,我的想法是「可以有多些比例的譯評轉而關注其他面向」。就像看明星走紅毯很有趣,但假使媒體報導奧斯卡獎時從頭到尾都在批評服裝,其餘舉凡節目流程、頒獎發言等一概不報,不覺得可惜嗎?但我後來想過了,這其實是可以分工合作的事:行有餘力的人可以多寫些全面的譯評,空閒時間有限的人可以寫糾錯,這兩者並不是非黑即白。
    2) 關於蟑螂:如我內文及前文所說,我並不是要大家「接受」譯者誤譯,而是不需要「花這麼多的篇幅去討論這些錯誤」,其實我覺得我跟你的立場並不衝突。餐館有蟑螂的情報可以讓網友提供,高級館子裡各色美饌的分析可以讓美食作家蔡珠兒去寫,我想我們需要網友也需要蔡珠兒,是我文章內文寫得太往一個方向鑽去。
    3) 我同意翻譯入行門檻低。根據各國的翻譯產業研究報告,每個國家從事翻譯的人都有很大一部分是兼職譯者,換言之,語文能力不錯而想多賺點錢的人都可以來做翻譯。但這些人之間能力有好有壞,好譯者仍不會被輕易取代,否則出版社也不會總是在尋覓好譯者。
    4) 翻譯所的所學並非三言兩語可道盡,並不是只有翻譯實務訓練,翻譯史、產業研究、翻譯科技、跨文化研究等也都包含在內。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很稱職的研究生,所以就不代表譯研所多說什麼了。我只想說我對許多研究所的課綱也不甚了解,好比音樂所、會計所、體育與休閒研究所,但我不會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評論他們是職業訓練所。
    我覺得所有討論都是好事,也希望這篇回應不要給您不好的感受,謝謝。

    回覆刪除
  5. 我不太同意板主的看法。我了解您的意思不是說不用糾錯。但很多邏輯還是讓我覺得是單方面從譯者或翻譯學術研究圈角度看事情,而忽略了譯文受眾或客戶。您說:「譯文裡的語意錯誤就像程式裡的一個bug、偶像臉上的一顆痘、餐館菜餚裡的一根頭髮,是礙眼沒錯,但我認為我們無須將翻譯討論的重點放在誤譯這件事上,因為還有許多更有價值、值得我們發聲的議題」。做個類比。假設您今天騎腳踏車,車輪胎爆了。眼下爆胎的這輛車對您來說還有任何價值嗎?縱使它的烤漆顏色超炫,座椅採用最先進人體工學科技,變速器特高檔,爆了車胎的車在修好前就是失去功用價值的。同樣的,對大多數譯文受眾來說,翻譯的首要任務是傳遞正確資訊。錯誤的譯文好比爆胎的車一樣,失去了最重要的價值。在修好車(糾正誤譯)以前,爆胎的車(誤譯)可說是沒有價值的。誤譯的嚴重程度怎會跟偶像臉上的一顆痘,餐館菜餚裡的一根頭髮一樣,只是礙眼而已呢?我也不懂為什麼「無須將翻譯討論的重點放在誤譯這件事上」。意思是爆胎(發生誤譯),要裝做這件事那麼嚴重,繼續讚嘆車的烤漆和變速器(也就是把重點放在譯者採用什麼句型,譯文哪些地方比原文出色,譯者操縱文本的動機)嗎?

    板主本篇所談的翻譯,似乎集中在文學翻譯上。板主並說: 「要我在「行文上乘但偶有小錯」的譯者和「沒錯誤但語句平庸」的譯者之間作選擇,我會選擇前者。」我們退一萬步,就假設所有文學小說翻譯的讀者都會選擇行文上乘但偶有小錯的譯者好了。但是其他領域的翻譯呢?正確資訊對大多數翻譯客戶來說還是最重要的吧?如果法條譯者把「禁止XXX」誤解成「不禁止XXX」;如果投資顧問報告的譯者把分析師看壞某產業誤解成看好某產業,讓客戶買進慘賠;或是外交場合的口譯把國家元首發言翻錯,大家還是無需將翻譯討論的重點放在誤譯上嗎?錯譯還只是「最低標準」(again,引用您的原文)層次的問題嗎?

    至於「將討論專業的層次提高」還有關注「許多更有價值、值得我們發聲的議題」。也是令我困惑的劃分,似乎要在「譯評社會」裡建立一種類似種性制度的東西。由於糾錯黑白分明較無趣,所以劃為層次較低的「賤民」,譯者句型選擇,翻譯動機等,雖然一般讀者根本不太在意,但是因為讀起來比較有學術氣味,顯得高級,所以列為層次較高的「貴族」。請問決定翻譯討論議題價值的標準為何?對讀者/客戶最重要的資訊準確度為什麼比較沒有價值?為什麼譯者選擇翻這本書的理由、譯者操縱文本的動機比較有價值?老實說,從譯者的角度來看(我自己也是個譯者),我想得到的原因是:「因為糾錯是不留情的打臉,沒得辯,令譯者丟臉;其他這些”較有價值”的議題可以把譯者捧成某種中心,譯者較有優越感。」

    「一直就一樣的議題討論,死水不會產生新東西。」這句話其實就間接揭露了翻譯評論的本質,其實是很扁平單純的,所以才會一直都在糾錯上打轉,因為基本上也沒太多別的地方可去。要擴大範圍,討論板主所稱「更有價值的議題」,當然可以,但也得認識到這些議題除了譯者自己跟部分翻譯學術圈人士以外,不會有太多人關心。要求別人關心也不合理,因為這很多議題都是跟譯者個人有關而已,譯文受眾沒理由關心。就好比大眾會關心幹細胞技術應用如何能對自己有益,但是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對幹細胞技術的學術細節有興趣鑽研一樣。

    最後,匿名板友的留言:「許多糾錯者的心態並非要提升譯者品質,而是要顯示自己程度非凡,甚至超越翻譯者。」也是您附和的。而事實上糾正本身不就是協助譯者提昇能力和日後品質嗎?我也不曉得各位從何判定糾錯者的心態是要顯示自己程度非凡,超越譯者。也許他們糾錯為文的語氣就是目中無人?而如果糾錯者真的程度非凡,超越譯者,不正是譯者很好的學習對象嗎?為什麼要把對方說得有點不堪呢?我想可能又是譯者得自尊心在作祟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Roger,

      你也太用心了,po這麼長一篇,謝謝你願意花這麼多時間討論譯事。

      其實你通篇已經寫得十分清楚。你說得很對,我這篇或許比較適合某類型的文學翻譯,是我寫得太籠統了。文類不同,評論基礎也該不同:一部文學小說裡有三處誤譯可能就被扣個幾分,但一篇學術論文譯錯一個重要的實驗數據,或許全篇價值立刻歸零。我想坊間出現越多關於翻譯的討論越好(這是我身為譯者的私心),想挑錯的就挑錯,想長篇論述的人就論述,而讀者也可以自行挑選喜歡的主題閱讀。

      但您倒數第二段說翻譯評論的本質扁平單純,身為翻譯學研究生的我,在腦中想想讀過的那些著作及文章,覺得不能同意您的話。翻譯學蓬勃發展不過是這幾十年來的事,是很新興的領域,多數人不關心很合理,套用你的譬喻,社會大眾沒什麼人了解幹細胞技術,不過身處這個領域的研究者還是應該努力鑽研並推廣。

      關於您最後一段,我在前面回覆時已經明白表示多數糾錯者並不是這樣高傲的態度,所以我想我們應該意見一致。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