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12

譯者的第二個大腦:翻譯詞彙表


曾在批踢踢譯者板上看過一位譯友的逗趣發言,她說她譯書必須一鼓作氣,只要一日沒工作,隔天重新上工便會忘記自己前面譯稿的人名地名等譯法。所以她翻譯時是沒有假日的,總等到交稿後才連約好幾攤午晚餐下午茶,兩三個月就「重回人間」個那麼幾天。

可是!套一句雄獅旅行社的廣告詞──人是需要有朋友的!為了常跟朋友吃下午茶,我養成了建立翻譯詞彙表的習慣......才怪,其實是上翻譯所碧珠老師的課立下的決心,我才不喜歡吃什麼下午茶呢,最喜歡一直一直工作了。(好沒說服力啊。)

我的翻譯工作以書籍為大宗,書籍的行文講求靈活,因此我不常使用翻譯記憶軟體。但即便如此,建立雙語對照的翻譯詞彙表對我這個用傳統Word工作的譯者仍有以下優點:
一、維持詞彙一致
二、省時:遇到常用且字多的詞彙時可直接搜尋後複製貼上,無須重打
三、記憶難譯詞組:有時想到特別巧妙傳神的譯法,我也會記錄在詞彙表裡,供下次查找
詞彙表可用任何一種試算表軟體建立,我試過Excel和Google文件的試算表,目前只用後者了,因為存到雲端便可在每一台電腦和行動裝置上存取,令人安心;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個人認為Google試算表的介面看起來比Excel簡潔漂亮。當然,這是因為Google試算表的功能較陽春,但翻譯詞彙表也不需要什麼複雜強大的功能。

在此提供一個詞彙表範本,歡迎使用,方法如下:
  1. 登入Google雲端硬碟
  2. 建立一試算表,模仿範本格式即成;不想手動輸入則可繼續以下步驟
  3. 打開上面連結的範本檔案
  4. 點選左下角Glossary倒三角形-->[複製到]-->選擇你剛建立的試算表
  5. 以後就可以在你建立好的試算表裡輸入及查找詞彙了
其實只要把兩種語言的資料分成兩欄就是好用的詞彙表了,那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欄呢?其實我的格式是為了配合使用Google譯者工具包而建的,因此才有en、zh-TW等地區語言代碼,還有pos(詞性)、description(敘述)等欄,用不到的人,這些欄位留白或刪除都無妨。

最後,我通常會在最右方再加一欄標註該詞彙用來譯哪份工作,例如「大亨小傳譯稿」、「BBC知識雜誌譯稿」,以便之後進一步使用試算表的篩選功能,篩出特定工作專用的詞彙表。

下次再來介紹免費且堪用的翻譯記憶軟體「Google譯者工具包」。話說這個中文產品名是我當年在Google時跟本地化部門一起動腦想出來的!沒想到多年後轉換跑道,這個工具讓我自己受惠良多。

延伸閱讀:
已履之途:書籍翻譯和科技翻譯
譯者自救活動

6 則留言:

  1. 是否方便在此發問?
    已經把「big data」對應成「巨量資料」,不論是CN還是TW,但是在譯者工具包進行翻譯時,卻還是優先顯示「大數據」
    不知在設定上還需要哪些步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建立翻譯工作時(http://translate.google.com/toolkit/docupload?hl=zh_TW)請點開「共用」,選擇你的翻譯記憶和詞彙,這樣翻譯時你自己設定的詞彙就會跳出來,不過你還是需要自行複製貼上,那些詞彙不會自己套入譯文喔,畢竟Google譯者工具包是免費產品,功能比較陽春。希望對你有幫助。

      刪除
    2. 感謝你的解答,我一直以為有了詞彙表,系統就會優先採用自行定義的翻譯,看來得繼續做苦工了...

      刪除
    3. 您可找找其他翻譯記憶軟體,例如Wordfast之類,可上網查一下哪個好用且價格低廉,其他軟體我就比較不熟了,不好意思

      刪除
    4. 你人真客氣,謝謝你的資訊

      刪除